合成生物學,是當下一門非常熱門的學科,而用合成生物方法構建嗜鹽單胞菌以生產PHA,則更是因相關技術的先進性備受矚目。
最近這一研究,也被發現成為了廣東省2021年的高考題。
圖 | 2021年廣東省高考中的題目
題目中的研究項目,正是清華大學微生物實驗室日積月累的多年研究——2003年起,團隊經過多次實地土壤篩選,才找到了最合適的嗜鹽菌菌株。
對于自己的研究被高考題目選中,研究項目負責人、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主任陳國強教授笑答:我們實驗室的研究工作,居然成為高考題目。祝賀答對的同學們,歡迎到清華生命學院,清華化工系微生物實驗室!
小小嗜鹽菌,和背后的合成生物學,最近可謂大放光彩,在幾個月前發布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,重點強調發展生物醫藥、生物農業、生物質替代應用、生物安全。而高考題目中提到的嗜鹽菌相關研究,落地的主要場景就是改造微生物,從而生產具有高附加值、通過傳統方法化學生產成本較高、碳排放較大或難以大量獲得的產品。
這項“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”研究,也陸續受到了主流媒體的關注——《人民日報》以《37年把冷板凳坐熱,清華大學教授陳國強團隊——開拓生物制造技術新方向》為題,報道了清華大學的合成生物研究;新華社則以重點關注了合成生物學“細胞工廠”,能夠生產治療與預防疾病的產品,甚至將沙漠變為可耕地……
圖 | 人民日報、新華社報道“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”
目前,“嗜鹽菌合成PHA”的合成生物學相關研究,已通過清華大學技術轉移院,落地轉化在了微構工場,一家擁有世界領先合成生物技術,專注于構建綠色世界的企業。
目前,微構工場已成為嗜鹽菌和PHA領域專利布局最完善的企業。微構工場明確擁有PHA生產的獨立知識產權,可用于PHA產品(包括PHB、P34HB、P34HB5HV、PHBHHx、PHB5HV、P3HP3HB在內的多種材料)的規?;慨a,產品管線還了覆蓋戊二胺、四氫嘧啶、肌醇、氨基酸、3-羥基丙酸等。
合成生物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,而國外如美國、歐洲的一些國家都在持續發力這一新興領域,教育要從娃娃抓起,讓跟多人關注、了解合成生物學,對于我國保持合成生物競爭優勢,無疑有著重大的意義。
如今,合成生物的研究又進一步影響到了更多祖國的下一代,擴展到更多人群,為高中生打開合成生物領域以及綠色可持續發展打開一扇新的窗戶,這使得我們對合成生物未來變得更加期待。